70周年•我与妇幼共成长⑭|仁爱妇幼,感恩有您

侯燕新 发布于:2021-01-19 点击 11912 次

厚德精业七十年,仁爱妇幼新征程。

自从“我与妇幼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以来,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全体“妇幼人”的热烈响应,一个多月来,来稿纷纷,美文不断。

前些天,在我的几位文友兄弟的怂恿和鼓动下,我欣然提笔,在此与大家一起述说我与妇幼的情缘故事。





岁月如流,逝者如斯。时光可以让水滴石穿,却不能消磨对往事的回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从靖江乡村来到古城扬州求学。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市区某中学任教。当时学校条件有限,无法解决像我这样为数不多的外地职工的住宿问题,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申请”,学校领导才同意腾出一间旧的办公室,临时用作我的单身宿舍。不用说当时的我已是心满意足矣。

家住我宿舍附近的邻居费大妈是一个热心人,她经常帮我洗晒被子,家里弄了好菜,总会送一点给我,还热心地帮我介绍对象。她说她的女儿(我当时称她“萍姐”)在扬州妇幼保健院工作,认识的女孩子多。事实上,我与我爱人的姻缘就是由萍姐牵线而成的。

显而易见,自从认识萍姐的那一天起,“妇幼”在我心目中就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与妇幼的亲密接触也越来越多了。





1994年9月,是我的夫人的预产期。9月15日,清晰地记得,我是骑着自行车搭着夫人去妇幼保健院待产的。9月16日下午,一位年轻漂亮的助产士小心翼翼地把我的夫人送进了产房,因为胎儿较大,且有脐带绕着脖颈,所以当时只能实行剖腹产。想当初,站在产房门外走廊上的我,心里有的是“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当然也有为第一次生产而有心理压力的夫人的担心。

就这样,我焦急地在产房门外徘徊着。等待了大约50分钟,只听见产房门半开的声音,我的老乡医生夏主任探出头来,兴奋地告诉我:“母子平安,是个重达7.8斤的胖小子”。此时的我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陪伴在一旁的岳父、岳母也都开心地笑开了颜。





二十六年过去了,然而,妇幼产房里的那感人暖心的一幕幕至今记忆犹新。不必说技术精湛的主刀大夫,也不必说细致入微的麻醉医生,单是那些忙前忙后的助产士,就让我无限敬佩了。就是这群拥有仁爱之心的“妇幼人”,是他们用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共同守护着这片圣洁之地,见证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

一路走来,一路感激。出院后没多久,一天下午,我发现孩子有些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奶,哭闹不止。初为父母的我们夫妻俩是手无足措,焦急万分。万般无奈之下,终究还是想到了“妇幼”。

不由分说,我和爱人抱着孩子连忙赶向妇幼。在新生儿科,门诊医生热情地接待了满头是汗的我们。一位中年女医生面带微笑,一边安慰我们,一边细心地检查,发现孩子的肚脐眼发炎,原来是新生儿脓疱疮,需要住院治疗。

听到“住院”两个字,我见爱人的眼眶都已经微微湿润。是的,新生儿科病房是无陪护的病房,出生才十五天,好多天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那得有多么着急和想念啊!

安顿好爱人之后,我赶紧去办理住院手续。回想起那些日子,在没有家属陪护的病房,住在这里的宝宝的日常护理都是由医护团队来负责,这些“妇幼人”除了要随时监测宝宝们的生命特征,还要充当宝宝们的“临时妈妈”,还有每天负责照顾他们洗澡、喂奶、换尿片等琐屑任务。有些年轻的护士虽然自己还没有孩子,但照顾起宝宝来还是细致入微。经过一周的治疗,孩子终于康复出院,又见爱人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也许就在“妇幼”七十华诞的2021年,待到他“做爸爸”的那一天,那一刻,我一定会建议他们小俩口选择“妇幼”!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我撰写这篇征文的前几天,我还当仁不让地为一位年轻的“孕妇”同事推荐了“妇幼”呢!

人海茫茫各自走,有缘才能做朋友。感恩是对生命的领悟,感恩是对生活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珍惜。

是您,给了我家庭的幸福感;是您,用那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妇幼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个人。

风雨七十年,相伴共成长。仁爱妇幼,感恩一路有您!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