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医生说“术中输血”

麻醉科 黄阳 发布于:2021-12-09 点击 9904 次

很多人认为麻醉医生就负责打麻醉,其实他们还负责术中患者的循环管理。所谓循环管理,主要表现在维持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决定是否需要输血。输血可维持患者血容量、防止失血性休克,是保障术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如何通过输血使患者获益最大?如何减少输血导致的副作用和并发症?这些都是麻醉科医生的重要工作。

1.什么情况需要输血,目的是什么?

简单说,身体缺血就需要输血。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向组织器官输氧,术中失血过多导致红细胞大量丢失,或术前就存在贫血者,需输注红细胞保证组织供氧。大量失血、凝血功能异常或使用抗凝药的患者,为保证手术创面顺利止血,避免发生术野或其他重要器官出血,常需输注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等。

2.输血会感染传染病吗?

输血存在感染的危险,常见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近年来通过加强无偿献血管理,输血安全性明显改善。然而,输血风险依然存在,这主要是由于病毒检测多是检测抗体,但病毒感染至抗体产生之间存在“窗口期”(献血者在接触病毒到其血液中能检测出该病毒抗体之间需要的一段时间)。此外,受检测灵敏度限制等影响。

3.输血还可能引起哪些不良反应?

输血还可能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以及细菌污染、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血容量超负荷、免疫抑制等。

4.输血安全性如何得到保障?

①“缺什么,输什么”。目前多采用成分输血,即把血液不同成分分离提纯,根据需要“缺什么,输什么”。同等输血量下成分输血治疗效果更好。某些致病因子可藏在白细胞、凝血因子中,成分输血可避免输注不需要的成分,降低了输血风险。同时,成分输血一血多用,节约了血源,可减轻社会和患者的负担。

②“能不输,就不输”。临床多采纳限制性输血策略,即“能不输,就不输”。自身输血是一种安全的输血方式,包括:

贮存式自体输血:身体条件允许者可在术前采集并贮存部分自身血液,刺激自身造血功能和血液再生,术时再把贮存的血液输回体内。

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使用特殊装置把患者术野出的血收集起来,经一系列处理后输回体内的方法。恶性肿瘤、感染等患者不适合。

此外还有一种自身输血,是在术中“主要出血操作前”抽出部分血液暂存,同时输液稀释血液。这样,单位体积出血丢失的血液成分减少,此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把暂存的血液回输。

5.亲属献血是不是最安全?

NO!影视剧里常有这样的情节,病人急着用血,家属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献,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科学。直系亲属间输血可能会发生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称为“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输血反应尽管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却高达99.9%。育龄期妇女也不能接受丈夫献血,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妻子接受丈夫血液后会产生针对其血型抗原的抗体,怀孕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很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溶血。

(麻醉科 黄阳)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扬州市红十字医院、扬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扬州市儿童医院)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432号

本站文字、图片、视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谢谢!